龙头企业崛起,“轴三代”登上舞台中央 滚滚轴承转出一部县城创业史
发布时间:2022-09-27轴承车间。
一番千回百转,历史总会在不经意处显露惊人的相似。山东省临清市,明清时曾因京杭运河一度跃为商业重镇,百余年后,这一鲁西北的县级市因“中国轴承贸易之都”的盛名再度走进公众视野。
在国内Z先进的精细轴承全自动生产线上,一个个薄壁轴承在历经车、热处理、磨加工、组装等工序后顺利下线,Z薄的仅1毫米,将被安装在工业机器人、医疗机械手臂等关键部位。“这些是当之无愧的轴承艺术品。”35岁的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涛语气中不无自豪。
自主研发、智能制造、在国内外业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正是临清市轴承产业现状的生动写照。
这里是全国五大轴承产业集聚区之一,有全国规模Z大、品种Z多、规格Z全的轴承专业批发市场,产量、产值均占全国轴承产业的10%以上,5100余家轴承生产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轴承企业66家,全市80万人中有20万从事轴承及其相关产业。
从曾经的作坊式加工到目前向产业化集群迈进,从筚路蓝缕、艰辛创业的老一辈轴承人到视野开阔、思路超前的新一代轴承人,背后浓缩了一部跨越近60年、波澜壮阔的县城创业史。
从“以旧翻新”到“专精特新”
如何拔掉穷根――这成为20世纪70年代初临清轴承产业萌芽的Z直接动因。
作为全市轴承产业重镇,曾经的烟店镇交通不便,人均有效农耕面积十分有限,生活的困窘迫使农民多愿从事其他营生。Z初,烟店公社几个村生产队在修理地排车、抽水机等机械设备时,有几个头脑灵活、爱动手的乡间能人为省几个钱,把拆下来的废旧轴承拆散后,经打磨、搭配、重新组装使用,这一举动得到村队干部的肯定。翻新好的轴承越集越多,自己用不了,就开始往外出售。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大潮刚萌动,当地一些人就感受到了市场的春意。为搜集原料,越来越多人走村串户收购旧轴承,甚至天南海北闯市场,到全国各地大中型工厂收购二手轴承回来加工翻新。
1982年,烟店镇出现全市批轴承地摊,两年间摊位增至近千家,不少业户开始拉着地排车赶集,这一工业品大集的兴隆,同时带动了饭店、旅馆等服务业的发展。渐渐地,当地人已不再满足于翻新销售,开设家庭作坊加工、生产轴承的“轴二代”们慢慢成长起来。
杨海涛的父亲杨庆生创业之初,工厂所有家当只有两台二手设备,没有图纸,一切靠自己摸索,“每天都苦思冥想别人的轴承是怎么做出来的”。直至正式创立公司,敢为人先、诚信经营的杨庆生用了7年时间,逐渐专注于薄壁轴承的细分市场研发。而临清市轴承产业历经地摊式、大棚式阶段后,也步入了楼房门店式快速发展阶段。
其间,轰轰烈烈的“打假事件”一度让当地产业备受打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临清轴承产业仍然以Z初的家庭作坊为主,受制于人员、技术等先天因素,产品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当地轴承一度成为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产销量大幅萎缩。
痛定思痛,1998年起,临清市开始对轴承市场进行全面治理,彻底清理假冒伪劣产品,同时扶持讲诚信重质量的企业,引导企业发展品牌,一批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壮大并引领本地整个轴承产业。
从2008年建厂至今,亲历并见证临清轴承产业发展,山东省宇捷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梅贵认为,这些年临清轴承人Z大的变化是,“每个人的眼界都不一样了,以前我们走中低端,现在不少企业都意识到发展瓶颈,往下走肯定没有前途,只有往上走,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
14年来,蔡梅贵带领企业专注于高品质调心滚子轴承的生产,全部采用数控生产线,并已做到产品原材料、锻造温度等全工序可追溯。作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之一,这家企业如今已发展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样作为“小巨人”企业,山东博特轴承有限公司所生产的薄壁特种轴承出口占比已达40%,甚至已有一些产品做到完全替代进口。
龙头企业崛起、品牌意识增强、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如今的临清轴?产业已做到“不请自来”,一批批客人中,有前来开设商贸机构的老牌轴承基地河南洛阳、大连瓦房店等全国各地轴承企业,有寻觅商机的世界顶级企业,以及探讨合作的众多高校、科研院所。
“轴三代”登上舞台中央
经历了草根出身的“轴一代”,买全国卖全国的“轴二代”,如今,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轴三代”正式登上舞台中央。
<